能写的都写上了,柳青一筹莫展,只能发挥为数不多的人脉寻求帮助。最后是收藏家王夫人提供了一个资源,她说:

        “我认识一位退休的老专家,是非遗评审委员会的顾问。我帮你问问,看他愿不愿意指点一下。”

        结果一联系,对方说在外地开会不方便指导,但是给介绍了一位梁老先生,也是这方面的专家。

        柳青感激不已。

        梁老先生年近八十,精神矍铄。

        他看了被退回的材料和修改意见,又仔细观看了工坊拍摄的视频。

        “小姑娘,心思是好的,但没抓到点子上。”

        梁老一针见血,

        “手感说不清,可以说材料学啊。柳条纤维的韧性、药方浸泡后的成分变化、光线在不同编织角度下的折射原理,这些都是可以科学测量的嘛!”

        “历史证据,县志、府志、甚至海关旧档里都可能找到线索。明清时期,清河柳编有没有可能通过运河外销?这就是间接证据。”

        “视频拍摄,要像教学片,关键部位要给特写,甚至可以用动画演示力学结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