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将手感视觉化、数据化的艰难尝试,常与爷爷的只可意会发生冲突。
他构建了庞大的数字档案库。每一段视频、每一张照片、每一份图纸都被编号、归档,与《柳编百样图》的对应页关联。
他开玩笑说:“咱们这是在给手艺建一座数字基因库。”
在这个过程中还有许多惊喜。
李阿婆在还原“喜鹊登梅”纹样时,想起她姥姥说过,这个纹样必须用春天的柳条编,才寓意“生机勃勃”,用秋柳则不吉。
柳青在绘制“万不断”纹样时,发现其中一种复杂的变体结构,与偶然看过的一本关于古代密码的书中的符号极其相似。
不仅这些,她在用高精度扫描仪备份图册封皮时,意外发现封皮夹层里似乎有东西!
小心翼翼地拆开后,里面竟是几张泛黄的薄纸,上面用极细的笔触绘制着几种从未见过、结构精妙无比的新型编织结构图,旁边标注着“月心巧制”。
所有发现都被立刻记录、归档。
最大的挑战在于将只可意会的经验转化为可言传的标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