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户村民聚集在西坡下的荒地前。村干部老陈带着测量工具,正和江韩讨论着什么。爷爷蹲在地上,抓把红土在指尖捻搓。

        “这坡地能种柳?“李老四用锄头敲着板结的土块,“石头比土还多!”

        爷爷站起身,指向坡地走势:“西坡日照足,金丝柳就喜欢石头缝里长。你看阳面这几丛老桩,“他拨开枯草露出几处树桩痕迹,“民国时候这就是柳林。”

        村委会主任擦着汗:“青丫头,你说这种植基地...真有把握?”

        刚才跟周鸿才说已经签了协议当然是骗他的,只是大家先商量了一下。

        “没有。“柳青实话实说,“但比起被人掐着脖子,不如自己闯条生路。这一百亩坡地虽然贫瘠,但日照充足,坡度适合排水,正好适合柳树耐旱怕涝的特性。”

        村主任追问:“种苗呢?金丝柳我可只听说过,从来没见过能人工种的。”

        柳青轻轻指了指坡上。那里站着一位比爷爷年龄还大的老人,他是当年跟爷爷奶奶一起移栽金丝柳的参与者。“这七丛,是我们用米汤水一滴一滴浇活的。“赵大爷手指着一片郁郁葱葱的枝条声音洪亮,“金丝柳娇贵,但认旧主。”

        村主任震惊了,这几丛混长在杂草中的植物,真的没有注意过。

        爷爷走到坡上,展开一张泛黄的手绘地图,上面标着每丛柳树的精确位置和特性:“这丛耐寒,那丛抗虫,采条要分时分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