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沉默时,一直没说话的爷爷柳明远走了过来。他手里拿着旱烟袋,却没点,只是用烟杆敲了敲桌子。

        “青丫头这话,在理。”老人声音沉稳,“手艺行当,最怕什么?最怕断根。根断了,你再有钱,也买不回来。这基金,就是养根的。”

        他看向众人:“钱,挤一挤总会有。但有些机会,错过了就没了。今天这牌子、这名声,比十万块金贵。眼光,放长远些。”

        爷爷的话像一颗定盘星,瞬间压住了所有的浮动和疑虑。

        李阿婆也颤巍巍地附和:“我老婆子第一个支持!我那点‘六角叠丝’的窍门,以后就靠基金找徒弟来学了!

        奖金的风波在张磊熬了两个通宵赶出的详尽基金章程草案中暂告段落。

        章程明确了基金由县文旅局、工坊代表、非遗专家共同组成的理事会监管,首批资金将用于资助贫困学徒、传统纹样研究与创新项目。

        公示一出,质疑声很快被赞誉淹没。

        阳光明媚,天气晴朗。“省级非遗工坊示范点”的铜牌,在鞭炮声中挂上了工坊大门。县领导、电视台摄像机、围观村民……工坊门口被挤得水泄不通。

        挂牌仪式后一小时,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仿佛还在耳边回荡,空气中弥漫着硝烟和喜庆的味道。红色的绸缎碎屑散落一地,与泥土混杂在一起。

        围观的人群尚未完全散去,几个孩子嬉笑着捡拾未炸的小炮仗,大人们则三五成群,对着铜牌和工坊指指点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