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渐渐强烈起来,照亮了山坡上的不同植物。爷爷走过去,剥开一根柔韧的柳枝表皮,露出底下白皙的韧皮;又掐断一根坚硬的荆条,展示其内部的致密;最后从一株枯老的麻杆上搓下几缕纤维。

        “编东西,不能死盯着一根料。”爷爷将三种材料递到柳青面前,“老祖宗聪明,晓得物尽其用。

        “三春之木…”柳青喃喃自语,脑海中电光火石般闪过奶奶图册上那行笔记:“柳有四季……集四季之材,方得一器之魂。”

        果然万变不离其宗!

        其实答案早已写在传统里!创新不是凭空造物,而是基于对传统材料学的深刻理解之上的重组与升华!

        一个清晰无比的创作方案在她心中瞬间成型。

        作品名称就叫《共生》。

        至于作品的形态,不是一个,依然是一组,三件套。

        可以是一盏灯,一个花器,一个收纳盘。

        三者形态各异,但共享同一套设计语言,以缠枝纹的生长逻辑作为核心的三维空间结构。

        把春柳皮使用植物染料染色后,编织灯具罩面、花器表面编织最细腻的缠枝纹样,透光透气,柔美轻盈。

        夏季的荆条选择粗细不一的,作为灯架、花器主体和收纳盘边缘的主结构骨架,确保造型挺括稳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