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思议的技艺。”他由衷赞叹,“这种结构的稳定性和美感,机器很难实现。但如果能通过3D扫描和力学分析,找到最优的参数区间,是否有可能部分实现标准化生产,提高效率呢?”

        一直沉默跟在后面的爷爷突然开口,声音冷硬:

        “参数?柳条不是钢铁,每一根都有自己的性子。今天湿度大,它软一分;明天干燥,它脆一分。机器读得懂这个吗?”

        秦浩微微一怔,依然保持微笑:“老爷子说得是。但科技的发展,正是为了更精准地控制和复现这种变化。我们可以尝试建立数据库,模拟不同环境下的…”

        “编筐不是敲代码!”爷爷打断他,拿起一根柳条,“这里面的道理,是手把手、心传心,是几十年功夫熬出来的手感。你说的数据库,存不下这个。”

        秦浩不由得看向老爷子,这种落后的村子,这个年龄的老人不仅会编筐还知道敲代码,厉害。

        气氛一时有些僵持。

        柳青连忙说:

        “秦总监,传统手艺和现代科技的思路确实不太一样。我们先去看看样品吧?”

        秦浩深深看了爷爷一眼,笑了笑:“受教了。老爷子的话,很有哲理。”

        整个考察过程,秦浩都表现得谦逊有礼,对每一件作品都不吝赞美。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