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份报告像一颗投入深水潭的炸弹。

        最初几天,水面平静,只有一圈圈看不见的涟漪在扩散。然后,潭底的淤泥被彻底搅动起来。303厂的电话线路,以前所未有的频率连接着北方的发动机研究所、南方的材料实验室,以及首都的各个办公室。

        传言四起。

        有人说,303厂疯了,想用一个拼凑起来的方案,去挑战物理学的边界。有人说,那份报告是建国以来最大胆的航空构想,是天才的狂想曲。

        支持与反对的声浪,在无形的电波中交锋,最终汇聚成一个焦点——303厂,那间最大的,能容纳上百人的阶梯会议室。

        会议室里坐满了人。肩上扛着将星的军人,头发花白的院士,各个关键院所的总工程师,还有来自更高层级的,面孔陌生的决策者。空气凝滞,烟灰缸很快就满了,但没人去碰窗户。

        杜宇泽坐在第二排,在他身后,是马向东和林慧。他们是技术团队的代表,也是被审判席上的被告。

        张厂长站在台前,手里没有稿子。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时间宝贵,客套话不讲。今天请大家来,只为一件事。”他停顿了一下,指了指身后巨大的幕布,“为了J-XX项目,是上马,还是下马,拿出一个结论。”

        幕布上,是J-XX的三视图,线条流畅而充满攻击性。

        一个清瘦的老者推了推眼镜,他是航空材料领域的泰斗,王院士。

        “张厂长,我先说几句。”他的语速很慢,但每个字都很清晰,“这个方案,我看了三遍。很激动,也很忧虑。激动的是,我们的年轻人有这样的魄力。忧虑的是,我们的家底,撑不起这样的魄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