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也用不着一五一十的刻录上去吧?”一个年轻一点的青年皱着眉头缓缓开口,虽一身粗布麻衣,却有点书生气质,便是言语间也是文质彬彬:“毕竟德化是宁国自己的城池,侯爷火烧德化,若是传出去免不了为人诟病。”
“即便侯爷是为了抵御匈奴,可这一把火,许是也会成了侯爷的污点,成了朝堂上其他官吏攻讦侯爷的把柄。”
表示不同意见的,基本都是德化五姓的读书人……读书人,对王,李,赵,郭,郑这几个小家族来说,那是绝对的宝贝疙瘩,现在却是连他们都给派了出来,可想而知为了守住德化,这些人也是下了本钱的。
相比较寻常百姓,这些读过书的自是更有见识。
读书人才最了解读书人,他们深深的知道朝堂上那些文官的笔杆子和一张嘴是何等厉害。
什么有伤天和,凶残暴戾,为天不容之类的罪名,很多时候,比刀子还要锋利。
宁国这么多年,死于文官之口的武将,不知几何。
虽说侯爷身份特殊,有能力有实力,这样的把柄大抵也是能应付,但能别留下还是不要留下最好。
四周便是悉悉索索的动静,闹哄哄一片,便是县令也不由沉思起来,这的确是一个问题。
“那你们觉得该当如何?”
一名读书人稍稍思索了一下:“侯爷的功绩自然是要记录的,只是可以稍微改一改,比如……匈奴大军袭击,侯爷率领麾下士卒拼死抵挡,眼看就要将匈奴大军彻底剿灭,卑鄙残忍的匈奴人无耻的在德化县放火,试图拉着整个县城的百姓同归于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