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前,他们刚接手一个星期就出了质量事故,把我找去分析原因,结果是车间主任老苏擅自做主,让职工随意改变工艺条件,导致几批产品质量不合格。”

        “还有这种事?此前没听你说过,现在怎么样?”对于方翰民反应的问题,老袁开始重视起来。

        “找到原因后,我当场就让岗位上的职工改正过来了,也向老苏指出违反操作规程是错误的。但是,自那以后,一车间跟工艺技术有关的所有事情,老苏都要找我,即使那些问题他们原本可以自己解决。”

        “在你看来,是他们根本没把新工艺搞懂,还是故意跟你找事?”

        “我认为两方面原因都有。技术方面,他们的韩工应该掌握了百分之八九十,老苏也就一知半解,但老苏的有些行为,明显是想找别扭,因为他从一开始就对工艺改造有抵触情绪。”

        提起这件事,袁厂长还有印象,当时他让王副厂长协调一车间和技术科的工作关系,就是因为老苏从中作梗,导致老王无法协调,最终闹到袁厂长这里,是他亲自做工作,才勉强让老苏接受了工作协调。

        袁厂长点了点头,“嗯,老苏本来就不欢迎工艺改造,也许他习惯于管理老工艺那一套东西,对新技术新工艺有点畏惧,现在从头学,年纪有点大,脑子变笨了,学不进去,这倒可以理解。”

        “可是,技术进步是大势所趋,没有技术进步就没有未来!而且,一车间的技改已经完成,无法恢复到从前了!”方翰民着急地说。

        “你别急嘛,咱们早就达成共识,技术进步是今后全厂的工作重点,别说一车间不能恢复到从前,即使能改回旧工艺,也万万不能那样做!那不是开倒车,跟时代发展大趋势背道而驰吗?不仅让人笑话,而且完全是瞎折腾!”

        “话虽如此,一车间今后何去何从呢?”

        “还用说吗?新工艺成功投产,是红星制药厂的一件大事!不能因为某些人不适应,就对一车间产生悲观情绪。一车间以及现在采用的新工艺都是不可动摇的,但那些不适应新技术新工艺的人,却是可以挪动的。”老袁意味深长地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