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翰民觉得莫名其妙,“你们在研讨会上的收获,跟我有什么关系?需要我确认什么?你们要看我的什么意愿?”

        田科长不再卖关子了,他向方翰民介绍了海华制药厂的情况,以及他们来找方翰民的真实目的。

        海华制药厂是创建于一九八零年的一家乡镇企业,得益于当地良好的经济基础和企业氛围,短短几年,已经发展成为具有六七千职工和五六个主打产品的大型地方企业。

        “一家乡镇企业,发展到这么大的规模,了不起啊!”方翰民由衷地赞叹道。

        “但是,我们生产的都是一些老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生产工艺落后,污染严重,周边关系很紧张,这些不利因素,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方翰民对此深有体会,当初因为二车间排放的废水污染河流,导致周围的农民到红星制药厂闹事,要不是他开发出废水处理工艺,及时解决了污染问题,红星制药厂的大门就得被堵上。

        “这些问题确实制约企业发展,你们为什么不治理污染、开发新产品新工艺呢?”

        “无论治理污染,还是开发新产品新工艺,都需要技术人才。我们是乡镇企业,最缺乏的就是技术力量。不怕你笑话,六七千人的企业,没有一名本科生,我这个技术科长,还是六八年的中专毕业生,本来在乡镇农机公司工作,创办乡镇企业时,才把我调去企业搞技术。小江本来是乡镇农技站的技术员,现在也成了我们厂的技术骨干,负责车间技术工作的,都是一些土工程师,正宗科班出身的,一个没有。”老田大倒苦水。

        “可是,你们找到我,又有什么用呢?”

        “方科长,你是国营企业的领导,能跟你交流,我们属于高攀了。你昨天宣读的论文,我们基本听不懂,但今天下午你做的报告,我们还是能听懂一些,从你的论文和报告来看,你是专家级人物,不过,我们觉得你跟那些高高在上的专家又不一样,虽然你的技术水平非常高,但你来自工厂,又亲自做技术开发,很接地气,我们找你的目的,是想请你帮我们出出主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