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晚萤死死盯着屏幕,指尖冰凉。

        她将这段音频导入法院的历史录音库进行深度比对,结果让她脊背窜上一股寒意。

        屏幕上,那十七条寄生波纹被逐一贴上了标签:证人A,陪审员B,法警C……甚至还有一个是当年报道此案后不久就因车祸去世的记者。

        这些声音,都来自二十年前那场将沈默打入深渊的冤案。

        她脸色煞白,声音都在发颤:“它不是在模仿你……它是在用所有‘沉默者’的声音,拼凑出一个‘该认罪的人’。它在吸收那些人的愧疚、恐惧和遗忘,然后用你的声带说出来。”

        “不,不止是拼凑。”林老师推了推眼镜,神情凝重地指着另一块屏幕上的语法结构分析图,“你们看,‘我认罪’、‘我该死’,每一句低语的语法结构,都严格遵循着‘庭审最终陈述’的模板。我比对过近百份真实判决书,这几句话的措辞,都是从那些文件里提炼出的最高频变体。它在生成一种‘标准忏悔’。”

        她深吸一口气,说出了一个更可怕的结论:“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声波攻击了,这是‘认知接种’。它在利用公共广播系统,向全城植入一个前提——沈默有罪。只要听见这段声音,人们就会在无意识中接受这个设定,之后无论你拿出什么证据,都会被这个先入为主的‘认知疫苗’所抵抗。”

        沈默一言不发,转身走进隔壁的无信号静音室。

        他要亲自验证这个理论。

        他没有念任何与案件相关的词句,只是拿起一本《法医学通则》,用最平稳的语调,逐字逐句地朗读着那些枯燥的专业术语。

        三个小时后,静音室的门被敲响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