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默眼中的血丝比显示器上的代码还要密集。

        他将所有数据——现场勘测、死者尸检、材料分析、湿度变化——汇集成一个庞大的逻辑模型,在常人看来混乱无序的节点之间,一条冰冷的线索正逐渐清晰。

        他敲下最后一个字,一份名为《关于M8313楼梯事件的非物理性致死机制分析报告》的文档在屏幕中央生成。

        报告的核心,是他大胆提出的“残响三要素”理论。

        第一,介质。

        特定物质,如M8313楼梯所用的受潮木材,能够像磁带一样记录下强烈的情绪或事件,成为记忆的载体。

        第二,执念。

        一段未被外界承认、被强行中断的强烈意愿,比如一次未能完成的死亡,会固化为一种近乎物理规则的存在。

        第三,触发条件。

        当环境满足特定要素,例如M8313楼梯的高湿度和踏上第十三级台阶这个仪式性的动作,就会激活介质中承载的执念,重现那个被中断的瞬间。

        他将这份倾注了心血的报告匿名发送至市应急管理局与建筑安全协会的公共邮箱,邮件末尾附上了一句冷静而克制的附言:“这不是超自然现象,而是尚未被命名的自然现象。”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