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人见敖幽如此作态,眼中赞赏愈浓,心间惋惜更甚。

        又笑道:

        “是那人吝啬在先,与人相处当有仁慈心,倘若他秉有善心,予贫僧一颗,不仅没有了今日之果,日后想来也会一生顺遂。

        贫僧实乃度人之举啊,只是他没有造化罢了。”

        敖幽闻言,眼睛瞪的大大的,这是什么逻辑,她感觉是错的,但又不知道该如何去辩,扭头看向曹空,意思让曹空来说。

        曹空此时开口道:“或许大师不喜那卖梨人的吝啬,故而以术法惩戒,欲行教化之事,只是我听闻,度人当以善巧方便,

        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如此之举方是度人,大师虽惩戒其吝啬,却没有给他觉悟的机会,未免有失偏颇。”

        僧人抚须而笑:“言之有理,受教了。”不过很快又道:“不过这事并不因你而起,你为何要干涉。”

        曹空道:“如何不是因我而起,梨是我同伴买的,水是我洒下的,倘若无我二人,那卖梨人未必会丢失一车梨。”

        说罢,转身就走,准备循着哭声准备找上卖梨人,予其几两银子,也算是了结因果。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