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修工作在月球的低重力环境下展开。维修人员先用木质楔形块固定好千斤顶的位置,缓慢加压将凹陷处顶起,每顶起1毫米就用激光测量一次精度。当抛物面恢复原状后,他们按照辐射状顺序粘贴碳纤维布,并用紫外线灯加速粘合剂固化。6小时后,天线恢复了信号接收功能,“广寒宫”基地重新与地球建立了联系。

        发射前一天,王玲带领团队对“银河一号”的应急系统进行最后一次检查。屏幕上,“星际智慧图谱5.0”的界面闪耀着蓝光,新增的“星际生态”“超光速通讯应急”等模块已经加载完毕,收录了从复活节岛的“石屋防潮”技术到中国的“桑基鱼塘”生态循环理念。

        陈凯拿起桌上的青铜爵杯,将一杯清水倒入其中,杯身的饕餮纹在灯光下与屏幕上的银河星图交相辉映。“你说,古人看到我们用他们的智慧探索银河,会是什么心情?”

        王玲望着窗外的星空,地球的光晕在夜色中格外温柔:“他们或许不会想到‘银河一号’,但他们一定知道,人类对未知的探索永不停歇。就像张衡当年仰望星空制作浑天仪,鲁班伏案钻研木工技艺,他们留下的不仅是技术,更是一种‘薪火相传’的精神。”

        赵阳走过来,指着屏幕上“银河一号”的发射轨迹:“你看这条路线,刚好经过冥王星轨道附近,‘玄冥号’会在那里为它提供信号中继。从冥王星到银河中心,这是一条跨越时空的智慧之路。”

        林薇笑着补充:“等‘银河一号’传回数据,我们或许能发现新的天体,到时候可以用古代天文学家的名字命名——比如‘张衡星’‘祖冲之星’,让他们的名字和智慧一起,永远闪耀在星河中。”

        凌晨时分,发射指令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传来。实验室的大屏幕上,“银河一号”运载火箭拖着长长的火焰直冲云霄,如同古代的烽火台点燃的信号,划破了黎明前的黑暗。随着火箭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整流罩分离,飞船展开太阳能板,屏幕上的信号指示灯全部变为绿色。

        王玲的指尖轻轻触碰屏幕上的银河星图,那里有人类从未抵达过的疆域,也承载着数千年的智慧传承。“新的旅程开始了。”她对团队成员说,语气中充满了坚定。

        实验室里,键盘敲击声再次响起,这一次,他们的目光投向了更遥远的星河。桌上的青铜爵杯依旧静静矗立,杯中的清水倒映着屏幕上的星光,仿佛将三千年的智慧与未来的探索,都浓缩在了这方寸之间。

        在冥王星的冰原上,“玄冥号”的探测器正默默注视着“银河一号”远去的方向;在火星的农业舱里,借鉴了古法种植的作物已结出果实;在金星的轨道上,“太白”天文台正捕捉着来自银河中心的微弱信号。而在地球的实验室里,“星际智慧图谱”还在不断更新,收录着新的发现与古老的智慧,如同一条奔流不息的星河,将人类的文明与探索,永远传承下去,直至宇宙的尽头。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三五中文;http://www.downclass.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