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点点头,拿出地形图,在上面标记出刚才看到的关键位置。没过多久,黑龙回来了,脸上带着兴奋:“排水口能容下一个人弯腰通过,里面的管道虽然有些狭窄,但清理一下障碍物,队员就能带着装备进去。而且管道尽头正好有个通风口,对着厂房的地下室,从通风口爬出去,就能直达地下室。”

        “太好了,”王玲在地形图上圈出排水口的位置,“我们再去看看厂房的正门,模拟一下正面牵制的路线。”

        两人沿着废墟的小路,慢慢走到厂房正门。正门的铁门已经锈迹斑斑,歪歪斜斜地挂在门框上,旁边的墙壁上有几个大洞,能看到里面的景象——一楼堆满了废弃的机器零件,二楼的窗户玻璃大多碎了,只有人质可能被关押的房间,窗户还完好,窗帘紧闭着。

        “正面牵制时,我们可以在正门两侧的墙壁后布置狙击手,”王玲指着墙壁上的大洞,“让狙击手假装瞄准窗户,吸引绑匪的注意力,再派两个队员在门口喊话,假装要谈判,拖延时间,给潜入的小队争取机会。”

        “喊话的内容也很重要,”黑龙补充道,“可以故意说些让绑匪紧张的话,比如‘我们已经包围了这里,投降是唯一的出路’,让他们把注意力都放在正门,忽略后面的管道。”

        两人在废墟里待了整整一上午,把每个关键位置都侦查了一遍,还拍了很多照片,标记在地形图上。回到基地后,王玲立刻开始整理战术方案,把古代战术和现代装备结合起来,详细写清楚每个小队的任务、行动路线、时间节点,甚至连队员携带的装备都列了出来——潜入小队带夜视仪、防水手电筒、消音手枪,正面牵制小队带***、扩音器、防弹盾,狙击手带***和望远镜。

        下午,队长召集所有队员开会,王玲拿着战术方案,站在投影幕前讲解。当她说到“围三缺一”和“暗度陈仓”的战术时,队员们都露出了惊讶的表情,有人忍不住提问:“王玲姐,这古代战术真的能用在现代演练里吗?会不会不适应?”

        “不会,”王玲笑着回答,“古代战术的核心是利用地形、迷惑敌人、减少伤亡,这些在现代实战中同样适用。比如‘围三缺一’,我们留的缺口不是真的让绑匪跑,而是为了让他们暴露行踪;‘暗度陈仓’利用地下管道,就是为了出其不意,打绑匪一个措手不及。而且我们结合了现代装备,比如无人机侦查、夜视仪、消音枪,能让战术执行得更顺利。”

        106跨越时空的战术传承

        队长也点头附和:“王玲的方案很周全,既考虑了战术的可行性,又兼顾了队员的安全。接下来几天,大家就按照这个方案训练,熟悉自己的任务和路线,争取演练时一次成功。”

        接下来的几天,队员们都在紧张地训练。王玲和黑龙每天都跟着队员们一起,纠正他们的动作,讲解战术的细节。比如潜入小队在管道里训练时,王玲会告诉他们:“古代在狭窄的地方行动,讲究‘轻、快、静’,脚步要轻,速度要快,尽量不发出声音。你们在管道里走的时候,膝盖稍微弯曲,重心放低,这样既能保持平衡,又能减少脚步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