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则,内外百司的相关奏报,可凸显变法的具体成效。
自古及今,国本不可轻动。
变法,则是少有的可能影响国本的决定。
赵策英以莫大魄力决意变法,难得岁计总结,自然是想要知晓决策是否正确,变法是否有成效。
如此一来,赵策英自然是决定一一点名,尽皆奏报。
往些年,一次岁计可能仅有五成左右的司衙需得上报相关政绩、庶政。
这一次的岁计奏报,却是得百司一一上报。
就奏报时间上来讲,自然是不免被拉长不少。
起初,百官尚且是持笏肃立,面色肃然。
时间一长,却是腿脚发软,站立不稳。
其后,官家便下令移入席位,百官无事上报便坐着听,有事上报便起身奏报即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