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丰三年,二月初二。

        一道关于官职的任命诏书,从中书省传出。

        仅是半日,上上下下,文武齐震。

        无它,文渊阁大学士江昭,被任命为宣徽南院使!

        要知道,宣徽南院使一向是宰辅大相公兼任的职位之一,通常不会让非宰辅大相公以外的人兼任。

        反之,偶尔有一两位特例,往往也就意味着非同寻常的政治风向。

        要么,这是官家不满于宰辅大相公的作为,有意撤其宰辅之职。

        要么,这是官家在钦定下一任首辅的人选,有意试探舆论风向。

        就像皇祐三年一样,吏部尚书富弼被任命为宣徽南院使,本质上就是先帝意欲钦点富弼为百官之首,特地放出一些消息试探舆论风向。

        最终,事实证明庆历新政的影响已经渐渐消弭,民间的舆论并不强烈,富弼就此一步登天,宰执天下。

        如今,官家特地钦点江昭兼任宣徽南院使,其中意味如何,实在是一目了然。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