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系和隔阂,在汗水和积分榜面前,早已被冲刷得一干二净。
谁的技术好,谁的积分高,谁就能优先飞新修复的P-51“野马”,谁就能得到佐藤最核心的“一击脱离”战术指导。
至于积分垫底的,对不起,航校的猪圈和厕所永远为他们敞开。
这种简单粗暴的公平,反而激发出所有人骨子里的好胜心。
而许峰,这个一手缔造了这一切的“魔鬼校长”,却渐渐从日常训练中“隐退”了。他把大部分的训练任务交给了高志航和佐藤,自己则一头扎进了另一项更宏大的计划里。
在航校旁边的一块荒地上,一座简陋的院落拔地而起,门口挂上了一块歪歪扭扭的木牌——“东北科学院(筹)”。
里面只有十几个人,除了许峰,就是几个从西伯利亚战俘营里“请”来的机械工程师,还有瓦西里这个半吊子的顾问,以及几个从哈城工业大学找来的年轻学生。
他们的目标,在当时任何人看来都如同天方夜谭——研发超音速飞机。
“校长,我们连螺旋桨都还没完全吃透,现在就搞这个……是不是步子迈得太大了?”政委张远增看着那张画满了复杂曲线的设计图,忧心忡忡。
“不大。”许峰正带着人,用一台报废的卡车发动机和钢板,搭建一个简易的风洞:“政委,你知道我们和美利坚、苏维埃在航空工业上差距有多大吗?不是十年、二十年,而是一个时代。等我们把P-51研究透了,人家的喷气机已经在我们头顶阅兵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