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求娶大唐公主一事被房俊所阻,一句“不和亲、不纳贡、不割地,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提振整个大唐军心士气的同时,也将朝堂上的天子、大臣们统统道德绑架。
唐人重名,无论生前还是身后,名声重于一切,谁敢担负一个“里通外国”“卑躬屈膝”之千古骂名?
不仅是那一次求娶因此失败,只要这句话还有人记得,就没人敢消防两汉、前隋那样与胡族番邦和亲。
然后又是一手“反间计”迫使赞普意识到他这个吐蕃大论以及身后噶尔部落的巨大威胁,为了稳定王权不惜将并肩多年的战友驱逐逻些城,连噶尔部落都给赶到吐谷浑故地,充当吐蕃与大唐之间的战略缓冲……
再之后,则是噶尔部落与逻些城战争的爆发。
唐人起初一口答应对噶尔部落的庞大援助,促使战争的快速爆发,而后在战争如火如荼之时却又撕毁协议、停止援助,导致噶尔部落后继乏力,不得不与赞普议和。
然而名义上的议和,又如何弥补两者之间因为战争而生起的仇怨?
更别说连赞普唯一的儿子都殒命阵亡于战阵之中,凶手还是他禄东赞的儿子……
至此,吐蕃错失了最佳发展机遇,只能困囿于高原之上垂死挣扎。
结局几乎可以预见,那便是眼睁睁等着大唐扫平四周威胁之后整编军队,训练兵卒,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冲上高原、攻陷逻些城、覆亡吐蕃。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